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
拉脱维亚汉语教学点增至9个

    [来源] 南方网     [发表时间] 2017-12-29 11:18:52 
 

“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欢迎你们!”近日,华南师范大学(下称“华师”)与拉脱维亚大学合作共建的孔子学院在华师招募了新一批学生志愿者,他们将在2018年暑假将飞赴拉脱维亚教授中文和中国文化。

志愿者见面会上,拉脱维亚大学孔子学院外方院长贝德高,这位79岁的老人一开口,标准的中文引得学生们非常惊讶。原来,贝德高是拉脱维亚首批驻华外交官、拉脱维亚第一批汉学家,曾担任新华社记者,深入了解中国农业、医学、经济和民生等方面。他历时8年编纂了首部《汉语拉脱维亚语大词典》,2016年获得我国“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他用深厚的学识打开了“一带一路”视域下中拉友好关系的文化通道。

拉脱维亚汉语教学点数量居波罗的海三国之首

“我跟中国的情缘是从1949年结下的。”贝德高回忆,1949年10月1日,他还是个11岁懵懂的小伙子,父亲拿着报纸上新的世界地图给他介绍说:“今天起,这个世界诞生了一个新的国家,这个国家叫中华人民共和国”。他想不到,在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会与中国拥有如此密切的关系,“从此以后我就爱上了中国,这里是我的第二故乡”。

1964年,怀着对中国文化的浓烈兴趣,贝德高到莫斯科大学东方语言学院学习中文。“当时教口语的教师大部分是中国北方人,他们标准的发音给了我很大帮助。”他说,学中文不仅是学汉字,还要学中国历史和文化,关注中国的发展动态,他喜欢《红楼梦》《水浒传》,还喜欢鲁迅和王蒙的文学作品,直到现在,他仍每天通过报纸关注着中国发生的新鲜事。“共享单车是目前最方便的交通工具,是中国的‘新四大发明’之一。”贝德高笑着说。

谈到在拉脱维亚教授汉语,贝德高说:“我有一个强烈的对比。当年自己学习汉语时,只能远赴莫斯科求学。现在,拉脱维亚的教学规模居波罗的海三国之首,我感到无比欣慰。”2011年,中国在拉脱维亚授权创建汉语教学和中国文化研修机构,华师与拉脱维亚大学合作,邀请贝德高参与创办了拉脱维亚第一所孔子学院。6年过去了,这个人口200万的国家已经建有9个汉语教学点,孔子课堂发展到了4个。

深谙学习语言环境的重要性,贝德高为不同年级配备了不同的教材,提倡在教学过程中用报纸,在丰富词汇的同时了解中国的发展。同时,他还积极推动拉脱维亚中文学习者来到北京、广州等地,实地体验中国文化。

历时8年独力编纂大词典

很长一段时间,拉脱维亚学生学习汉语没有专门的拉汉词典。他们往往只能“曲线求学”,利用汉俄或者汉英词典来进行二度翻译,使用起来不方便也不准确。2011年,由贝德高编纂、中国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汉语拉脱维亚语大词典》面世,解决了一个困难。因此,他获得我国政府颁发的“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以及拉脱维亚政府最高级别的三星勋章。

1000多页的词典,凝聚了贝德高和夫人2000多个日夜的心血。编纂词典的8年里,他既要担任中文老师,又要编词典。每天,贝德高与夫人都要花5到6个小时在词语的翻译上。考倒这位“中国通”的是成语翻译,贝德高说:“有些成语的背景和含义与拉脱维亚传统文化差别很大,例如提到诸葛亮,中国人一听马上明白,但是译成拉脱维亚语,还要补充介绍诸葛亮是谁,为什么他在中国有如此高的声誉”。

今年79岁的贝德高手头上还有几个工作正在进行,他说:“我正在推动大词典推出电子版,方便年轻人查找,还想用母语写一本自传,讲述我与中国半个多世纪的缘分。我不做打麻将的退休老干部,要继续为中华文化交流做点事情。”

(南方网讯 全媒体记者/姚瑶 实习生/黄倩欣 通讯员/李宇红 杨柳青)